中共淮安市农科院委员会
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创先争优活动成果,加强我院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有效服务“三农”中的重要作用,院党委按照“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工作要求,因院制宜,扎实推进,狠抓落实,努力为推动全院科学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就我院而言,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要服务服从于全院的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通过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推动创新人才不断涌现,推动一流成果产出,推动全院和谐发展,在全院上下营造出良好的活动氛围,为“坚持科学发展,建设一流院所”提供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为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有序开展,我院成立了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党委书记谢忠谊同志担任组长,党委委员、各支部书记及党委办公室主任为成员,负责工作方案的组织落实、活动载体的策划设计、支部工作的监督指导等。为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将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方案、活动载体及各支部工作抓手上传到院网站,及时发布活动进展和党员参与情况,实现动态交流,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二、紧扣中心,形成合力
为了将院中心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紧密结合,确保活动取得实效,院党委提出,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要坚持“三个结合”的具体要求,即一是把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与科技创新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创新热情,创造一流创新成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把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党员队伍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工作能力,提升推进科技创新的能力与水平;三是把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与推进成果转化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联系和服务农民群众,想基层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促进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上的运用,增加农民收入。
三、分类设计,找准着力点
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根在基层,重在支部,只有找准着力点,方能有效落实。院党委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讨论,根据部门工作和各支部党员队伍的特点,提出了各支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具体抓手和着力点,既与全院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又利于充分发动广大党员积极参与,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的综合能力,推动全院工作目标的圆满实现。
院机关支部以建设学习型机关、服务型队伍、效能型部门为重点,把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与开展“比学习,创一流素质;比团结,创一流队伍;比服务,创一流作风;比效能,创一流业绩;比奉献,创一流形象”的“五比五创”主题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较好地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机关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效能。
院农研、农化支部以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工作水平、促进事业发展为重点,深入开展“注重道德修养,争做行业模范;注重业务水平,争做行家里手;注重服务奉献,争做岗位楷模”的“三注重三争做”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创建“科研课题攻关党员先锋团队”、“科技开发党员先锋团队”、争当“自主创新党员科研标兵”等,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科研上台阶、产业开发上档次。
离退休党支部提出了以争当“老有所为标兵”为载体,开展“比思想常新,比保持本色,比作出贡献,比健康长寿,比家庭和谐”的“五比”活动方案,增强离退休党员奉献余热、做出新贡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务求实效,特色彰显
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全院上下开拓创新,奋力争先,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彰显了农业科研特色,促进了农业科研事业科学发展。主要体现在:突破性成果不断涌现。通过审定小麦、油菜新品种各一个,西瓜新品种一个,苦瓜育种工作进展喜人,有两个新品种通过审定,多个新品系、新组合参加国家和省市区域试验,表现突出,“淮麦20的推广与应用”获省农业推广二等奖。人才队伍进一步优化。新增省“333”人才培养对象7名;市“533”英才工程领军人才3名,拔尖人才8名,人才结构不断优化,现已形成由国务院特贴专家、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大批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组成的人才队伍。科技产业形成规模。初步形成“种、药、肥、调节剂”四大优势产业,在工厂化蔬菜育苗、花卉的培养与销售等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推广新型实用技术45项,“淮”字系列农作物新品种30多个,新型药肥、调节剂产品27个,新增社会经济效益近30亿元。科技服务工作卓有成效开展。整村推进、挂钩帮扶、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我院再次被评为江苏省“科技富民突出贡献单位”,涟水县朱楼村被淮安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十佳育农示范基地”,另有多个项目和个人受到省、市表彰。
回顾前一阶段的工作,我们虽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目标、上级党委的要求和广大党员的期待相比还有较大的距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加倍努力,争取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