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淮安市机关工委 先锋模范
内引外联促发展 凝心聚力攀高峰——记市级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外办党总支
时间:2023-07-11  来源:淮安市机关工委

市外办党总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着力推动党建和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服务城市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夯实思想建设根基

充分利用单位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积极宣传党的十九大以来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开展“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主题征文比赛、组织参加“建言二十大”“我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调研活动,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造浓良好氛围。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分层次、分群体、多形式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并用以指导实践,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与水平,推动淮安外事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分层次开展理论学习。党总支牵头学,充分发挥“主题党日”作用,组织全体党员原文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党支部引领学,依托“三会一课”组织支部党员就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专题学习、交流心得体会。二是分群体进行专题研讨。办党组成员带头读原文谈收获、悟思想谋工作,进一步提升站位格局、明确工作方向;各支部书记结合业务工作,就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工作执行力进行交流探讨;年轻同志用好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学习平台,结合工作实际对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外交思想进行感悟分享,制定工作目标。三是多形式提升学习实效。举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会,邀请市委宣讲团成员进行专题宣讲,通过系统梳理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加深全办党员干部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和把握;组织全办党员干部开展政治理论水平测试,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成果进行检验,提升学习成效;利用好“翻译课堂”平台,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进行中外文学习,提升语言人才的理论水平及外宣能力。

二、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凝聚干事创业合力

认真落实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牢固树立以党建聚合力、促发展、助提升的鲜明导向,使党建工作真正做到为业务工作激发内生动力、提供服务保障。

(一)加强工作谋划部署,推动基层党建提质效。先后3次召开党建工作专题部署会,制定印发年度党建工作要点,进一步细化落实方案,列出任务清单,明确目标要求、工作措施、完成时限和责任人员,定期开展督促指导,确保任务清单事项落实到位。大力开展“一部门一品牌、一支部一案例”活动,为推动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找准结合点、树立好标杆。深化“党建助企建”活动内涵,先后举办6场“外事惠企面对面”县区专场活动,为100余家涉外企业对外发展提供用心实惠的外事“服务包”。

(二)丰富党员教育形式,增强党内生活严肃性。推动全体党员干部把学党史用党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严格执行“三会一课”、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健全完善党组织设置,严格执行任期制度,按期进行党总支和4个党支部换届选举,选优配强党务干部。积极开展“践行初心使命 向党深情告白”“传承伟人精神 接续前辈力量”等主题党日活动,组织老党员分享工作经历、入党积极分子汇报思想动态,并为党员过“政治生日”,不断增强党员活动的仪式感,提升党日活动教育性实效性。

(三)聚焦能力建设提升,提振党员干部精气神。积极开展“党员先锋岗”“青年文明岗”“巾帼示范岗”活动,进一步激发全办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让大家学有标杆、干有示范,不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充分发挥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作用,通过开展“水上党课”“外事青年说”“淮安故事汇”“阅读分享汇”等活动,切实提升青年党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探索建立青年党员导师制,办党组成员一对一结对培养,持续跟踪、定期反馈,充分发挥导师“传帮带”作用,让青年党员在学中干、干中学。选派2名青年党员赴省级机关跟班锻炼,推动参与全省重大外事活动,从更高层面工作中汲取经验、成长历练。

三、坚持党建融入中心大局,增添城市缤纷色彩

聚焦推动党建融入服务全市中心大局,发挥外事职能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对外合力,发掘搭建国际交流合作新平台新渠道,打造具有外事鲜明特色的党建“三原色”,着力提升城市开放度和美誉度。

(一)“红色外事”引领淮安对外工作方向。着力发挥党管外事机制体制优势,强化统筹谋划,在外事工作中鲜明体现“中国红”。扛起涉外疫情防控政治责任,带领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外防输入”第一线,为全市筑牢严防境外疫情输入的安全堡垒。持续推进“外事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举办全市外事干部对外交往能力提升培训班、外事讲堂、翻译课堂等,锻造信念坚、作风实、业务精外事干部队伍。

(二)“绿色外事”服务淮安经济社会发展。围绕部门职责,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通外事服务经济发展“绿色通道”。牵头举办疫情发生以来全市首次专场国际开放合作活动—淮安对日投资环境说明会,推动我市20余家企业与日本30余家经贸机构、企业达成十余项合作意向。做好入境来淮企业复工复产团组接驳转运、高效办理企业外国人来华邀请,打造安全、有序、便利的“快捷通道”。搭建产业“云上信息桥”,积极向我市企业推送国际产业合作信息,组织企业参与韩国优秀投资项目线上洽谈会、巴基斯坦—中国食品合作线上论坛等经贸交流活动,拓宽企业对外合作交流渠道。

(三)“蓝色外事”提升淮安国际化程度。聚集党员干部专业能力,擦亮地方特色品牌,绘就我市高水平对外开放“蓝图”。开展“共话友缘叙合作 加强‘沪’联再出发”活动,聚焦重点国别、重点产业拜访德国、日本、泰国、印尼等多个国家驻沪总领事及商协会,持续积累外事人脉资源。开展外国驻沪总领事馆高级别官员淮安行活动,用好第五届食博会、RCEP成员国食品产业合作圆桌会议等高端平台,有力提升活动的外溢效应和城市的国际认知度。放大“世界美食之都”品牌效应,与日本驻沪总领馆联合举办中日美食文化交流活动,以“食”为媒推动文化交流及产业合作。抓住世界创意城市网络,与“世界美食之都”城市——厄瓜多尔波托维耶霍市缔结正式国际友城关系,持续扩大淮安对外交往“朋友圈”。搭建对外交往平台,促成江苏护理职业学院与韩国又石大学线上签署合作协议并缔结国际友好学校关系,深化在中医药、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互鉴。